來源: 網易科技報道 2月28日消息,根據知情人士的透露,蘋果公司決定大幅削減其歷時十年的電動汽車項目規(guī)模,這一決策象征著該公司將放棄其歷史上最具雄心的項目之一。 這一消息于美國時間周二在蘋果內部宣布,令參與該項目的近2000名員工感到震驚。據悉,蘋果首席運營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和負責“泰坦計劃”(Project Titan)的副總裁凱文·林奇(Kevin Lynch)是這一決定的關鍵推動者。 在一次內部會議中,這兩位高層向員工宣布,電動汽車項目將逐步縮減規(guī)模,而這個特殊項目團隊(簡稱SPG)中的許多成員將被重新分配到人工智能部門,后者由約翰·詹南德雷亞(John Giannandrea)領導,專注于蘋果日益重視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 此外,數百名從事硬件工程和車輛設計的團隊成員將有機會申請加入蘋果的其他項目團隊。同時,蘋果也計劃進行一定規(guī)模的裁員,雖然具體裁員人數尚未披露。對此,蘋果公司未作出回應。 這一戰(zhàn)略調整似乎讓投資者感到一絲安慰,彭博社報道這一消息后,蘋果的股價在周二稍有上漲。紐約股市收盤時,蘋果股價上漲約1%,報收于182.63美元每股。 特斯拉首席執(zhí)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也對蘋果的決定表示了歡迎,他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篇帖子,并附上了一個致敬的表情符號和一支香煙。 蘋果最終決定縮減造車項目,這無疑是一項重大戰(zhàn)略轉變。這標志著公司在長達十年、耗資數十億美元的努力后,決定放棄進入全新行業(yè)的計劃。自2014年起,蘋果便著手研發(fā)電動汽車,旨在推出一款配備豪華轎車內飾和先進語音導航功能的全自動駕駛車輛。 然而,這一項目自啟動以來就面臨眾多挑戰(zhàn),包括多次更換團隊領導和調整戰(zhàn)略方向。在道格·菲爾德(Doug Field)離開蘋果加入福特汽車公司擔任高管后,凱文·林奇和杰夫·威廉姆斯接管了這一項目的領導權。 蘋果汽車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投產,并考慮了許多不同的設計。除了車輛的外觀,開發(fā)自動駕駛技術也是一個重大挑戰(zhàn)。自2017年以來,蘋果利用雷克薩斯SUV在美國各地進行系統(tǒng)道路測試,測試了數十輛汽車,并在克萊斯勒位于鳳凰城的秘密賽道上對許多關鍵零部件進行了秘密測試。 然而,蘋果這一計劃最終受到電動汽車市場降溫的沖擊。最近數月來,由于售價高昂和充電基礎設施不足,電動汽車的銷售增長面臨困境。面對需求低迷和生產瓶頸,通用汽車、福特汽車等公司開始轉向生產混合動力汽車。整個汽車制造行業(yè)也在調低電池電動汽車的價格、生產目標和利潤預期。 即使是被視為美國電動汽車革命的領軍企業(yè)特斯拉,也不得不承認今年擴張速度的“顯著放緩”。根據瑞銀集團的預測,今年美國電動汽車的銷售增長速度將從2023年預期的47%大幅下降至11%。 在這一背景之下,蘋果的管理層在最近幾周做出了前述的決策。僅僅一個月前,彭博社還報道稱該項目已經達到了一個關鍵的階段。根據內部討論,蘋果曾考慮將汽車的發(fā)布時間推遲到2028年,并且將自動駕駛技術的規(guī)格從L4級降低至L2+級。蘋果汽車項目吸引了來自整個汽車行業(yè)的頂尖人才,其中包括阿斯頓·馬丁、蘭博基尼、寶馬和保時捷等著名品牌的設計師。 根據最新的計劃,林奇將向詹南德雷亞匯報工作,之前他一直向威廉姆斯報告,后者還負責Apple Watch的軟件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曾經大膽設想制造一種全新的汽車,該車不配備方向盤和踏板,但該公司早些時候已經放棄了這種激進的想法。蘋果還投入了大量資源來開發(fā)一個遠程指揮中心,以此來代替司機的角色,推動自動駕駛的實現。 最近,蘋果預計這款汽車的售價大約為10萬美元。但是,公司的高級管理層擔心,這樣的定價策略可能會削弱蘋果產品一向享有的高利潤率。同時,蘋果董事會也在質疑,是否值得每年在該項目上投入數億美元。 盡管如此,蘋果在其他領域的投資并沒有減少。在過去五年中,蘋果在研發(fā)上的總投入達到了113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約為16%。蘋果最近推出了混合現實頭顯Vision Pro,這是該公司近十年來推出的第一個全新的產品類別。 蘋果歷史上曾經放棄過多個項目,例如,大約在2015年左右,公司終止了電視機的生產計劃。然而,與這些項目相比,造車計劃在持續(xù)時間上更長、涉及的員工更多、投入的資金也更為巨大。 到目前為止,蘋果在汽車行業(yè)取得的最大成就是CarPlay軟件,該軟件允許司機在車內使用iPhone的地圖、Siri等功能。蘋果目前正在對CarPlay進行重新設計,以便讓它能夠更深入地與車輛的控制和娛樂系統(tǒng)集成。蘋果選擇不直接與汽車制造商競爭,而是通過升級CarPlay軟件,將其推廣到更多的車型上。 彭博情報的分析師阿努拉格·拉納(Anurag Rana)和安德魯·吉拉德(Andrew Girard)在一份報告中表示,蘋果最終專注于人工智能可能是更明智的選擇。他們寫道:“鑒于人工智能相對于汽車長期盈利潛力的收入流,我們認為蘋果決定將資源從電動汽車項目轉移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上是一個明智的戰(zhàn)略決策! |